|
“人類文明運行于軟件之上。”——《夢斷代碼》(Dreaming in Code)
相信很多碼農都看過《夢斷代碼》了,我看了前一段,感覺這本書很有意思,計劃抽空把它讀完。并把我的感想寫成“夢斷代碼”系列博客與大家分享。碼農們不妨先收藏,有空再把玩。有共鳴的話就更贊了~
我為什么是碼農?
“人類文明運行于軟件之上”,讓我很激動。不知你有激動沒?當初選擇計算機,因為我覺得計算機的門檻低。不需要太多的資本,不需要太多的人脈,只需要一臺電腦,我就能施展自己的才能。
當然,吸引我的還有電腦游戲。我沒有趕上MUD盛行的時代。我玩的第一個游戲是打磚塊
那時的電腦沒有現在現在這般好玩,而且Windows98經常死機。新浪郵箱聯系人里空蕩蕩的。
聽著千千靜聽,沒日沒夜地在網吧打著磚塊。每次打破紀錄都會讓我很興奮。心里想著,我真是個電腦天才,以后就干這行了。
后來學習Basic語言,寫出第一個“Hello World”時的感覺就像《夢斷代碼》所說,“既然能叫它說話,就能讓它做任何事”。
再后來,就到填大學專業志愿的時候了。因為物理和數學競賽成績不錯,所以推薦到科大。數學和物理是科大最強勢的專業,不遜色北大。但填志愿的時候猶豫了。如果學數學物理,將來我能干什么?我當然希望自己去尋找物質的普適規律,我也希望自已能留下一些數學發現。但這些,包括工業界的發明,太難了。也許畢我一生的精力也不會有任何結果。而我只需要一臺電腦,我就能施展自己的才能。
填完志愿后,我就窩在家里寫坦克游戲。怎么用C語言畫圖?怎么用鍵盤控制?怎么動態分布內存?解決一些些技術問題后我的坦克游戲有模有樣了。
然后,我發現,我被騙了。在計算機行業,只有碼農,沒有英雄。
軟件 之 工程
正如《夢斷代碼》所說,“在實際開發中,編碼只占軟件項目開發時間的1/6,有一半時間用于測試和修正缺陷”。最終我的坦克游戲停留在Alpha階段。因為始終有個Bug沒法解決。程序已經很大了,三千多行。Turbo C下查看起來很麻煩。另外,因為沒有高人指導,我的程序沒有很好地模塊化。更糟糕的是,這個Bug隱約出現,毫無規律。
另一方面,因為缺少用戶界面方面天賦,坦克游戲設計得很不和諧。如何搭配顏色讓我絞盡腦汁。
可玩性就更不能讓人滿意了。因為缺乏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識,機器控制的坦克似乎很笨。
總之,坦克游戲失敗了。
軟件不是一臺電腦能完成的,就像一棟樓不可能一個人完成。三十年前“軟件工程”口號的提出,就注定了我是碼農。
在刷卡上下班的日子里,多少年輕的夢就這樣破滅了。
更糟糕的是,軟件工程似乎沒有海灣大橋這樣的工程可靠。碼農們“工作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靈感迸發,剩下的是艱難尋找、汗濕重衣;他們的作品永遠尚未完成或未臻至善,區別僅僅是‘問題更少’的程序不同罷了”
我為什么還是碼農?
計算機專業已然是中國高校的第一大專業了。幾乎是高校必備。。。在如此多的碼農擠壓下,我為什么還是碼農?
右邊是去年三月份泰晤士發布的“最近三十年最重要的發明”
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9/03/08/business/08count.html
其中互聯網,個人電腦和筆記本,手機,電子郵件,微處理器,光纖,辦公軟件,開源軟件,發光二極管,液晶顯示,全球定位系統,電子商務,多媒體編碼,社區網絡 都發生在計算機領域。另外,DNA序列,核磁共振成像,激光診療是計算機的重大運用。所以碼農們可以自豪地說“人類文明運行于軟件之上”。我們的工作多么重要啊。當然,這理由太蒼白了。
對于這個問題,我想每個碼農有自己的回答。當然,也有碼農毅然離開IT
下面是我的回答,希望各位讀者也能分享下你們的回答。
互聯網時間
前幾天發工資了,跑去金五星商場買衣服過冬。褲子有些長,于是拿去裁剪。纖邊的師傅說,來這里的人絡繹不絕,每天要工作到七點鐘。我的兩件褲子剪了大概二十分鐘,花了二十塊錢。如果每天八個小時的話,月薪一萬多了。可憐我們這些碼農~
在北京,碼農一年的剩余也許只夠買一個衛生間。留給碼農的只有兩條路:逃離帝國,當地主
“數字時代的新時間機制下,一切皆有可能發生——技術產生、公司創立、創造財富——而且速度驚人。”
個人電腦時代的英雄已經永遠成為了永遠,我沒趕上。但在互聯網時代,計算機行業似乎比其它領域更容易成功。我努力著。
Bless各位碼農!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